文本

看看最近的文章

通过靶向线粒体破坏癌细胞功能

艾米丽·安·卡尔森

美国堪萨斯大学劳伦斯分校药学院药理学与毒理学系和Higuchi生物科学中心,电话:785-864-3637

电子邮件:shidu@ku.edu

雪莉·十度颜

美国堪萨斯大学劳伦斯分校药学院药理学与毒理学系和Higuchi生物科学中心,电话:785-864-3637

电子邮件:shidu@ku.edu

DOI: 10.15761 / ICST.1000105

文章
条信息
作者信息
图表和数据

摘要

虽然每种癌症类型都是独立的,但大多数癌症最初是由于致癌基因和肿瘤抑制基因的基因组突变而发生的,导致特定细胞过程的增强或中断,包括线粒体介导的事件。作为细胞存活和死亡所必需的细胞器,线粒体与包括癌症在内的多种疾病有关。癌症中线粒体DNA的特定改变可导致增殖增加和避免细胞死亡途径。由于癌细胞利用线粒体来促进疾病进展,特定靶向线粒体调控的过程和途径可能会带来有利的抗癌治疗。

关键字

线粒体癌变,线粒体通透性过渡孔

简介

尽管总体癌症死亡率自1991年达到顶峰以来下降了20%,但这组疾病在治疗和预防方面仍然具有重要意义。由于癌细胞不断复制,治疗方案往往不能完全清除患者的恶性细胞,导致肿瘤[2]的再繁殖。因此,持续的研究对于继续观察和管理这一复杂的疾病组是必要的。

癌症是由一组庞大的疾病组成,其特征是不受控制的细胞增殖和异常细胞在全身的转移。癌症的发生是由三个已知因素引起的。首先,基因组突变组成性地激活癌基因以促进不受控制的细胞生长[3]。此外,基因修饰使肿瘤抑制基因失活,使它们不能抑制细胞的强健生长。最后,基因组修复所需的稳定基因失活,允许细胞基因组[5]中更高的突变率。这三种基因突变类型都能使正常细胞发展为癌症。一旦细胞癌变,它们表现出巨大的代谢失衡[6]和对细胞死亡的抵抗[7],这两个过程由线粒体调节。

这些细胞器由一个外膜(Outer Membrane, OM)、一个内膜(Inner Membrane, IM)、一个膜间隙、一个嵴内部和一个基质[8]组成。线粒体在细胞功能中起着关键作用,包括细胞生存、能量产生、活性氧(ROS)的稳定和细胞死亡途径的调节。由于线粒体在很大程度上参与了细胞的健康,因此预计它们参与了癌症的发生和进展[9-11]。

本文讨论癌细胞存活所需的线粒体过程。细胞死亡途径与增强的肿瘤进展相关。最后,综述了目前可用的和潜在的治疗策略。

癌细胞中的线粒体功能

奥托·沃伯格(Otto Warburg)是最早将线粒体与癌症联系起来的研究者之一。他的现象被称为Warburg效应,证明肿瘤细胞表现出增加糖酵解三磷酸腺苷(ATP)的产生和减少氧化磷酸化(OXPHOS)[12]。从那时起,对线粒体的各个方面都进行了彻底的研究,以阐明促进这种侵袭性疾病的变化。

癌症中转录因子活性的改变

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突变是促进肿瘤发生和转移的主要因素。这些突变的基因编码转录因子,转录因子反过来控制导致癌症发展的基因表达模式和信号通路。几种转录因子通路参与了肿瘤的发生。

核因子-κB (NF-κB)参与炎性反应基因、细胞周期调控基因和抗凋亡基因的调控。在多种人类癌细胞中,NF-κB激活抑制细胞凋亡,导致肿瘤对化疗药物[14]的耐药性增强。大量研究表明,抑制NF-κB可诱导细胞凋亡和肿瘤消退[15-18]。接下来,激活蛋白1 (AP-1)调节许多细胞过程,包括增殖、分化、生存和死亡。AP-1家族的过表达已被证明可诱导肿瘤形成。与NF-κB相似,在许多研究中,AP-1的抑制降低了细胞活力[20],减少了肿瘤体积[21],提示了利用AP-1进行抗癌治疗的潜力。与癌症相关的另一个转录因子家族是信号换能器和转录激活因子(STAT),它在细胞分化、发育、增殖、炎症和凋亡中起作用。在许多人类癌细胞系中,STAT蛋白经常被组成性激活,通过调节细胞增殖[22]和细胞死亡通路[23]促进致癌转化。在一些研究中,阻断STAT蛋白,特别是STAT3蛋白,会导致增殖下降和细胞死亡增加[24,25]。在乳腺癌和前列腺癌中,类固醇激素受体在介导睾酮、雄激素、孕酮和雌二醇[26]的致瘤作用中起着关键作用。 Finally, manipulation of steroid receptors, including inhibition of androgen receptors in prostate cancer cells [27] and silencing of estrogen-regulated genes in breast cancer cells [28], have provided novel strategies for the treatment of hormone-specific tumors.

这些转录因子以及其他转录因子通过多种途径推动癌症的发展,如改变细胞周期以提高增殖率,阻止细胞凋亡以促进恶性细胞存活,以及改变影响细胞和线粒体过程的基因表达模式。

癌症中线粒体DNA的改变

线粒体包含一个DNA分子(mtDNA),编码正常线粒体功能所必需的基因。人类mtDNA包含37个基因,编码13个参与呼吸和OXPHOS的多肽,以及两个核糖体rna,以及22个对蛋白质合成重要的转移rna[29]。此外,mtDNA具有一个非编码区域,该区域具有一个用于控制mtDNA复制和转录的位移环[30]。由于mtDNA调节生命过程,对其基因组物质的修改可以深刻地影响健康细胞。

大量研究报告了mtDNA突变对肿瘤的影响。首先,mtDNA拷贝数已在多种癌症中进行了检测,表明mtDNA含量的变化可能以肿瘤特异性的方式进行调控[31,32]。此外,研究表明编码[33,34]和非编码[35-37]mtDNA区域的突变都与癌症的生长有关。有趣的是,这些改变与患者结局[38]密切相关,因为置换环突变通常与较低的生存率结局[39]相关。因此,癌细胞中mtDNA改变的严重程度和患者的生存似乎取决于mtDNA含量偏差和突变位置。

癌症中能量代谢的改变

在健康细胞中,ATP的制造依赖于氧气摄取、三羧酸(TCA)循环和电子传递链(ETC)。TCA循环的脱氢酶受线粒体钙(Ca2 +)摄入量(图1.1),促进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氧化的NAD+为还原的NADH)[40]的还原。此外,琥珀酸脱氢酶,也称为复合物II(琥珀酸-泛醌氧化还原酶)在TCA循环[41]中催化琥珀酸氧化为富马酸。ETC复合体I (NADH-泛醌氧化还原酶)从NADH[42]获得电子,而复合体II从琥珀酸获得电子。接下来,接受的电子被转移到复合体III(泛醇-细胞色素c氧化还原酶),并合并到细胞色素c (cytoc)中,以传递到复合体IV(细胞色素c氧化酶)[42],然后用于氧还原为水[43]。质子在ETC过程中产生,并被OXPHOS途径中的ATP合酶(通常称为复合物V)用于从二磷酸腺苷(ADP)和无机磷酸盐[44]生成ATP。一旦产生,ATP推动细胞中的许多活动,包括信号转导,主动运输和DNA合成。因此,mtDNA突变导致的能量产生的变化可以影响这些过程。

Warburg最初发现肿瘤细胞显示出葡萄糖摄取增加,糖酵解ATP生成增强,OXPHOS[6]减少。从本质上讲,癌细胞不像正常细胞那样利用TCA循环中的丙酮酸分子为OXPHOS途径提供能量以生成ATP(图1.2-1.4),而是将丙酮酸转化为乳酸以产生能量(图2.1)。Warburg的发现可能与ATP合酶功能失常有关,因为在一项新的研究中,肝癌细胞的高血糖降低了ATP合酶二聚体的稳定性。此外,Isidoro等人发现ATP合酶β-催化亚基在癌细胞[46]中的表达降低,进一步表明复合体V的参与。

虽然Warburg效应被广泛认可,但一些研究小组对其提出了挑战,揭示了肿瘤中的线粒体能够以较低的容量与糖酵解[47]一起运行OXPHOS。事实上,在限糖条件下,恶性细胞可以从糖酵解状态切换到OXPHOS状态,以适应细胞环境的变化[48]。在不同的环境下使用两种呼吸系统对肿瘤存活很重要。例如,葡萄糖剥夺会增加乳腺肿瘤细胞中的OXPHOS,而对照细胞则不受影响。相反,缺氧改善了对照组细胞的呼吸作用,而乳腺癌细胞[50]的呼吸作用受损,这是肿瘤细胞转向糖酵解的信号。因此,在各种条件下,癌细胞可以根据自己的特定需求来指导能量代谢系统;这可能有助于癌细胞生长和抵抗细胞死亡。

图1所示。健康细胞中的线粒体过程和途径

在正常条件下,健康细胞主要利用线粒体OXPHOS生成ATP。1) Ca2 +很容易通过VDAC和Ca2 +-敏感uniporter通道分别在OM和IM上;这些离子继续刺激ATP的产生。2)在糖酵解过程中,葡萄糖分子转化为丙酮酸分子。3)丙酮酸分子被线粒体吸收,用于TCA循环。4)还原形式的NADH和琥珀酸被ETC用来驱动ATP组装。5)抗氧化剂(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维持ETC过程中产生的ROS水平。6) MPTP由VDAC、ANT和CypD组成,排出多余的Ca2 +线粒体中的离子。7)在细胞损伤过程中,不受Ca控制会导致凋亡细胞死亡(红色通路)2 +和/或ROS水平。抗凋亡的Bcl-2被BH3-only蛋白抑制,这允许促凋亡的Bax和Bak相互作用。这诱导MPTP打开,释放cyto c和Ca2 +进入细胞质,推动细胞有组织的崩溃。8)钙过量导致坏死(紫色通路)2 +和/或ROS积累和ATP存储减少,导致ΔΨ的损失和细胞的意外破裂[123]。

癌症中的平衡氧化应激

在稳态条件下,通过增强ETC活性增强的ATP产量推动氧气还原为水。因此,这促进了ETC复合物中自由电子的泄漏,导致超氧化物、自由基和过氧化物的产生,共同称为ROS[51]。为了补偿,ROS清除酶也被激活以中和氧化剂[52]。健康细胞严格调节氧化剂和抗氧化剂之间的平衡,以防止破坏性后果(图1.5)。然而,ETC复合物活性缺陷与能量降低和ROS生成增加有关。主要是,复合体I、II和IV呼吸能力降低导致功能障碍风险增加[54]。由于ROS清道夫水平不足,破坏性的氧化剂在细胞内积累并引起损伤,如mtDNA突变[55]。因此,不受抑制的氧化应激可以促进癌症的发生和转移[56]。

在许多不同的肿瘤中观察到氧化应激升高,与配对对照[57]相比,恶性细胞中可见持续高ROS水平(图2.2)。因此,细胞能够利用线粒体ROS作为一种机制,通过一种亲癌反馈循环来增加它们癌症发展的机会。此外,线粒体外ROS的产生可以影响癌症行为,与增强的肿瘤生长和侵袭性相关[58,59]。因此,癌细胞可以利用增强的线粒体内和线粒体外ROS生成来增强肿瘤的发育和转移能力。

然而,ROS水平升高会对正常细胞和癌细胞造成严重损害。因此,肿瘤细胞能够通过激活抗氧化剂来重新平衡ROS的产生和消除(图2.3),以恢复持续增殖所必需的最佳氧化还原状态[60]。例如,一项研究发现,增加ROS水平会抑制糖酵解酶丙酮酸激酶M2,从而激活癌细胞中解毒ROS所需的抗氧化系统[61]。因此,肿瘤细胞调节ROS水平用于癌症的初始发展和长期管理。

图2。癌症期间线粒体过程的改变

在癌细胞中,有一个从OXPHOS到糖酵解ATP生产的转变,1)通过乳酸脱氢酶(LDH)产生大量乳酸。2)高水平的ROS会引起mtDNA的致癌突变,但3)由活化的抗氧化剂(如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平衡。4) HK抑制MPTP的开启,从而阻断细胞死亡诱导。因此,增加致癌性和降低细胞死亡的结合促进了癌细胞的生长[123]。

减少癌症中MPTP的形成

非选择性线粒体Ca2 +活化孔最初被发现在膜渗透率振荡时吸收和挤压离子[62]。目前称为线粒体渗透性过渡孔(MPTP,图1.6),该孔通常与应激和钙引起的细胞死亡有关2 +过载[63]。在健康细胞的应激条件下,在IM中形成MPTP,其诱导可导致线粒体肿胀、跨膜电位丧失(ΔΨ)、凋亡中介因子释放,并最终导致细胞死亡[64]。然而,mptp介导的细胞死亡在肿瘤细胞中被抑制,使其对治疗产生耐药性[65]。许多因素参与保护癌细胞免受mptp调节的膜破坏和细胞死亡诱导,其中一些目前正在讨论。

亲环素D (Cyclophilin D, CypD)是一种位于线粒体基质中的脯氨酸异构酶,已被确定为MPTP的调节成分[66-68]。在氧化应激或Ca2 +在健康细胞中,CypD转运到IM激活MPTP,导致细胞死亡[69]。有趣的是,癌细胞过表达CypD,通过与抗凋亡的Bcl-2相互作用抑制cyto c的释放,从而抑制细胞死亡[70]。cypd介导的细胞死亡抑制也与线粒体结合己糖激酶相关(HK,图2.4)。CypD失活导致结合的HK-II释放,并增强促凋亡的Bax/ bak介导的凋亡[71]。此外,热休克蛋白与CypD的相互作用抑制了一些肿瘤中正常的CypD依赖性MPTP打开和细胞死亡[72]。因此,CypD的表达似乎是癌症生长所必需的,并受到许多分子相互作用的调控。

转位蛋白(TSPO;最初被称为外周苯二氮卓受体)是另一种公认的成分,由于其配体相互作用,首先与MPTP有关[73]。此外,OM已被证明在MPTP的形成中具有调节作用,主要是通过TSPO[74]。与CypD类似,TSPO在许多类型的癌症中升高,尤其是乳腺癌[75]。TSPO水平升高与乳腺癌侵袭性增强相关[76,77],并与淋巴结阴性患者无病生存期缩短相关[78]。据推测,高TSPO水平可能使恶性细胞对MPTP的形成和细胞死亡更具抵抗力,与CypD相当。这似乎是合理的,尽管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确定TSPO水平升高在癌症中的作用。

另外两个线粒体膜通道被认为是MPTP的组成部分[79],但已被证明对MPTP的形成是不必要的。

首先,线粒体通过沿OM的电压依赖负离子通道(Voltage Dependent Anion Channels, VDAC)吸收小分子和离子[80]。VDAC最初被假设在MPTP配置中发挥作用[81],但最近的研究结果表明情况并非如此[82,83]。在癌细胞中,VDAC通道显著上调。正如预期的那样,VDAC下调直接影响增殖[84,85]。HK表达也与VDAC量有关;在肿瘤细胞中,过表达HK-I和-II可诱导VDAC关闭并阻止MPTP打开[86]。这种hk介导的VDAC的关闭可能允许cypd诱导的MPTP抑制(图2.4),从而增强肿瘤细胞的增殖能力。

其次,腺嘌呤核苷酸转位酶(Adenine Nucleotide Translocase, ANT)是MPTP的另一个假设成分[87],因为它的作用是通过IM催化线粒体ATP向细胞质ADP的交换[88]。然而,研究表明它对于诱导MPTP并不是必需的[89]。在ANT的四种亚型中,增加ANT-1和-3的表达可促进癌细胞死亡[90,91]。相反,增强ANT-2和-4的表达使恶性细胞更具抵抗力[92,93]。此外,ANT-2似乎对癌细胞中糖酵解ATP的输入至关重要[94]。将ANT与MPTP连接,过表达CypD可抑制ANT-1介导的肿瘤细胞凋亡[95]。因此,ANT异构体在癌症中相反地参与MPTP调控,CypD相互作用在控制癌细胞存活中至关重要。

总的来说,这表明CypD、TSPO、VDAC和ANT之间相互作用的改变可能在促进癌症生长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通过操纵这些因素中的任何一个,mptp诱导的细胞死亡可能是未来癌症治疗方法的关键。

癌症中的细胞死亡操纵

细胞经常受损、感染或恶性。当这种情况发生时,生存不再是优先考虑的。如果发生这种情况,线粒体控制信号转导途径,如凋亡和坏死,以适当破坏细胞。

细胞凋亡

有两种途径可以引发细胞凋亡。细胞表面的死亡受体通过外在途径启动细胞凋亡[96],而线粒体则激活内在途径[97](图1.7)。凋亡信号通路刺激启动子caspases[98],启动子caspases通过激活刽子手caspases推动死亡底物的裂解[99]。经caspases激活后,抗凋亡蛋白释放促凋亡蛋白[100],促使细胞从打开的MPTP中释放cyto c等凋亡因子[101]。凋亡因子加剧了这一过程,导致细胞有组织的崩溃和收缩,直到细胞体被邻近细胞吞噬并被清除[102]。也被称为程序性细胞死亡,因为它可以有目的地启动;细胞凋亡是一种可被线粒体特异性激活的途径。

大多数情况下,由于突变破坏了促凋亡蛋白[103,104]或升高了抗凋亡蛋白[105],癌细胞对凋亡的抑制增强。相反,最近的一项研究发现,促凋亡Bad水平的升高促进了前列腺癌的生长[106]。这种差异说明癌细胞根据其增殖需要严格调节所有凋亡蛋白水平。此外,在细胞凋亡启动的情况下,一些癌细胞可以逆转这一过程并存活下来。显然,肿瘤操纵细胞凋亡的许多方面来避免死亡,这使得癌症治疗无效。然而,同时靶向癌细胞特异性的凋亡抑制途径,同时使用现有的抗癌药物是一种新的途径,可以消除肿瘤中的耐药性。

坏死

在细胞损伤的情况下,一种称为坏死的计划外细胞死亡途径可以被激活(图1.8)。死亡受体适配器激活导致其转位到IM[107,108],这干扰了ant介导的ATP/ADP交换。这种破坏导致ATP消耗和ROS积累[109]。ROS和Ca升高2 +水平刺激线粒体解耦、肿胀和ΔΨ由于MPTP的打开而丢失[110111]。这些差异启动了降解酶,加剧了这一过程,直到质膜破裂[112],细胞内内容物以无序的方式泄漏。

研究表明,坏死细胞死亡在癌细胞中受到损害,尽管具体机制仍在研究中。Nakagawa等人发现,抑制CypD可以保护恶性细胞的坏死[113]。此外,尽管Leucine zipper/EF hand-containing Tansmembrane-1 (LETM1)可诱导正常细胞坏死,但LETM1过表达在多种癌症中很常见,可抑制坏死细胞死亡[114]。由于与凋亡介导的治疗结果不一致,诱导坏死可能为治疗对凋亡诱导方法有抗性的癌细胞提供了另一种工具。

以线粒体为目标的癌症治疗策略

随着许多癌症对化疗和放疗方案产生耐药性,靶向线粒体介导的过程正在被研究,以增强现有的抗癌药物。大量的药物被批准用于癌症治疗,如顺铂[115]、紫杉醇[116]、曲妥珠单抗[117]。然而,由于细胞再生和耐药,许多抗肿瘤药物从长远来看并不能减少癌症的进展和转移。同时治疗可能有助于现有治疗的抗肿瘤效果。

细胞凋亡操纵是一个受欢迎的靶点,因为程序性细胞死亡在癌细胞中被抑制。使用反义结构物(Genasense)降低肿瘤细胞中抗凋亡蛋白的水平,在动物实验中显示出使癌细胞对凋亡介导的抗癌药物增敏的良好结果[118],但在临床试验中效果不太理想。相反,结合并灭活抗凋亡蛋白的小分子模拟物已被提出作为替代方法[119]。本质上,抑制抗凋亡蛋白有助于使恶性细胞对现有的抗肿瘤治疗敏感(图3)。

针对MPTP,一些药物正在进行抗癌能力测试。如图3所示,将lonidamine靶向于恶性细胞线粒体会导致ΔΨ破坏和mptp诱导的细胞凋亡[120]。此外,隆尼达明和三氧化二砷联合治疗可增强ROS的生成,并导致mptp介导的人白血病细胞死亡[121]。此外,CypD似乎在顺铂介导的胰腺癌细胞死亡中发挥作用[122]。由于CypD过表达通常会增强癌细胞的抵抗力,因此观察CypD或其他MPTP成分的操作是否会对肿瘤细胞对抗肿瘤药物的敏感性产生影响将是很有趣的。

图3。治疗癌症的线粒体靶点

由于癌症线粒体发生了巨大的改变,针对功能失调的过程和途径的特定靶向可能会导致新的治疗方案(红色标记)。在癌细胞中,操纵Bcl-2抗凋亡蛋白可用于诱导凋亡。Bcl-2反义结构物和Bcl-2小分子模拟物已在动物和临床试验中用于特异性失活Bcl-2,结果各异。已观察到lonidamide破坏ΔΨ并推动mptp调节的细胞死亡。此外,三氧化二砷联合隆尼达明进一步增加ROS的输出,导致细胞凋亡。CypD的操作可能有助于癌细胞对抗癌疗法的敏化。从本质上讲,通过使用指定的治疗方法/靶区域诱导细胞死亡来破坏癌细胞的耐药性可以提供额外的抗癌治疗选择[123]。

结论

线粒体功能障碍和细胞活动的严格调控允许癌细胞生长和抵抗细胞死亡。由于癌症的有效治疗方案有限,研究已经转向靶向和/或并发治疗方案。由于线粒体功能障碍与癌症密切相关,靶向特定的线粒体过程可能会增强病变细胞对可用药物的敏感性。这种新颖的疾病治疗方法将提高治疗方案的数量和质量。

确认

这项工作得到了国家老龄化研究所(R37AG037319)和国家普通医学科学研究所(R01GM095355)的资助。

参考文献

  • 1.Siegel R, Naishadham D, Jemal A(2013)癌症统计,2013。CA:临床医生的癌症杂志63: 11-30。
  • 2.金俊杰,Tannock IF(2005)治疗期间癌细胞的再生:治疗失败的重要原因。Nat Rev癌症5: 516 - 525。(Crossref)
  • 3.Land H, Parada LF, Weinberg RA(1983)原代胚胎成纤维细胞的致瘤性转化需要至少两个合作致癌基因。自然304: 596 - 602。(Crossref)
  • 4.王志强,王志强,王志强,等。(1994)DNA甲基化对肾癌VHL抑制基因表达的影响。ProcNatlAcadSci美国91: 9700 - 9704。(Crossref)
  • 5.Masutani C, Kusumoto R, Yamada A, Yuasa M, Araki M,等(2000)干皮色素变异型:从一种人类遗传疾病到一种新型DNA聚合酶。冷泉哈尔滨定量生物学65: 71 - 80。
  • 6.Warburg O(1956)癌细胞的呼吸损害。科学124: 269 - 270。(Crossref)
  • 7.唐海林,袁建林,唐慧敏,冯春林(2009)肿瘤细胞凋亡的可逆性。Br J癌100: 118 - 122。(Crossref)
  • 8.Perkins G, Renken C, Martone ME, Young SJ, Ellisman M等(1997)神经元线粒体的电子断层扫描:嵴和膜接触的三维结构和组织。JStructBiol119: 260 - 272。(Crossref)
  • 9.李志强,李志强,李志强,等。(2011)线粒体DNA突变对人乳腺癌细胞转移的调控作用。《公共科学图书馆•综合》6: e23401。(Crossref)
  • 10.Shidara Y, Yamagata K, Kanamori T, Nakano K, Kwong JQ,等(2005)线粒体基因组致病突变通过防止细胞凋亡促进癌症的正向贡献。癌症Res65: 1655 - 1663。(Crossref)
  • 11.马艳,白荣坤,王丽娟(2010)人乳腺癌细胞线粒体功能异常及其传线粒体杂交。BiochimBiophysActa1797: 29-37。(Crossref)
  • 12.WARBURG O(1956)关于癌细胞的起源。科学123: 309 - 314。(Crossref)
  • 13.杨晓明,杨晓明,杨晓明(2001)肿瘤基因激酶信号通路。自然411: 355 - 365。(Crossref)
  • 14.Baldwin AS(2001)转录因子NF-kappaB对肿瘤发生和癌症治疗耐药性的控制。J临床投资107: 241 - 246。(Crossref)
  • 15.Nakanishi C, Toi M(2005)核因子- kappab抑制剂对抗癌药物的增敏作用。Nat Rev癌症5: 297 - 309。(Crossref)
  • 16.倪娟,高山,张志刚,张志刚,等。(2005)人肺癌细胞株NCI-H460中抑制因子kappaB基因转移对肿瘤和血管生成的抑制作用。抗癌物25日:69 - 77。(Crossref)
  • 17.王艳,赵志勇,王艳,赵志勇,等(2004)NF-kappa b介导的生长阻滞和dna损伤诱导蛋白45alpha和gamma的抑制对癌细胞存活至关重要。ProcNatlAcadSci美国101: 13618 - 13623。(Crossref)
  • 18.王丽娟,王晓娟,王晓娟,等。(2012)NF-κB通过上调线粒体呼吸调节机体能量稳态和代谢适应。Nat细胞生物学13: 1272 - 1279。(Crossref)
  • 19.李志强,李志强,李志强,等。(2003)肝肿瘤的发展。c-Jun可拮抗p53促凋亡活性。细胞112: 181 - 192。(Crossref)
  • 20.Bonovich M, Olive M, Reed E, O'Connell B, Vinson C (2002) AP-1显性阴性A-FOS的腺病毒递送选择性抑制两种人类癌细胞株的耐药。癌症基因Ther9: 62 - 70。(Crossref)
  • 21.孙志刚,李志刚,李志刚等(2004)c-Jun基因转移的显性阴性突变:一种新的结直肠癌治疗策略。其他基因11: 187 - 193。(Crossref)
  • 22.鲍曼,Garcia R, Turkson J, Jove R(2000)肿瘤发生的统计数据。致癌基因19日:2474 - 2488。(Crossref)
  • 23.黄敏,牛国强,黄敏,等。(2002)活化的Src和Stat3信号通路在黑素瘤细胞生长中的作用。致癌基因21日:7001 - 7010。(Crossref)
  • 24.Lee SO, Lou W, Qureshi KM, mehraain - ghomi F, Trump DL等(2004)RNA干扰靶向Stat3抑制人前列腺癌细胞生长和诱导凋亡。前列腺癌60: 303 - 309。(Crossref)
  • 25.席山,Gooding WE, Grandis JR(2005)利用转录因子诱饵法阻断STAT3的体内抗肿瘤效果:对癌症治疗的意义。致癌基因24: 970 - 979。(Crossref)
  • 26.库马尔R, Gururaj AE, Vadlamudi RK, Rayala SK(2005)类固醇激素受体辅抑制因子的临床意义。临床癌症研究11: 2822 - 2831。(Crossref)
  • 27.廖旭,唐珊,李波(2005)小干扰rna诱导的雄激素受体沉默导致前列腺癌细胞凋亡。Mol Cancer Ther4: 505 - 515。(Crossref)
  • 28.李志强,李志强,李志强,等。(2005)雌激素受体- α与转录抑制因子PLZF融合蛋白在乳腺癌细胞中表达的研究进展。其他基因12: 452 - 460。(Crossref)
  • 29.Anderson S, Bankier AT, Barrell BG, de Bruijn MH, Coulson AR等(1981)人类线粒体基因组的序列和组织。自然290: 457 - 465。(Crossref)
  • 30.Chang DD, Clayton DA(1985)人类线粒体DNA复制启动子发生在光链启动子上。ProcNatlAcadSci美国82: 351 - 355。(Crossref)
  • 31.曾丽玲,殷剑辉,迟春春,徐春春,吴春春,等。(2006)乳腺癌线粒体DNA突变与线粒体DNA缺失。基因染色体癌症45: 629 - 638。(Crossref)
  • 32.马波,王晓燕,王晓燕,等。(2005)人肿瘤中mtDNA含量的变化。肿瘤116: 920 - 924。(Crossref)
  • 33.陈晓明,王晓明,王晓明,等。(2011)结直肠癌细胞株线粒体DNA改变的研究进展。日本医学院78: 13-21。(Crossref)
  • 34.尹福生,吴春成,林景春,迟长青,魏玉华等。(2010)肝细胞癌线粒体基因组体细胞突变。线粒体10: 174 - 182。(Crossref)
  • 35.王晓燕,王晓燕,王晓燕,等。(2001)人类肿瘤线粒体DNA改变的一个主要靶点。癌症Res61: 7015 - 7019。(Crossref)
  • 36.Nomoto S, Yamashita K, Koshikawa K, Nakao A, Sidransky D(2002)线粒体D-loop突变在多中心肝细胞癌和血浆中的克隆标记。临床癌症研究8: 481 - 487。(Crossref)
  • 37.Miyazono F, Schneider PM, Metzger R, Warnecke-Eberz U, Baldus SE等(2002)Barrett食管腺癌中线粒体DNA D-Loop区突变频繁发生。致癌基因21日:3780 - 3783。(Crossref)
  • 38.白仁科,常杰,叶克俭,娄玛,卢建峰,等。(2011)乳腺癌线粒体DNA含量随病理特征的变化。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11: 496189。(Crossref)
  • 39.于敏,周颖,石艳,宁玲,杨艳,等。(2007)线粒体DNA拷贝数减少与中国乳腺癌患者肿瘤进展及预后相关。IUBMB生活59: 450 - 457。(Crossref)
  • 40.McCormack JG (1985) Ca2 +线粒体内Ca2 +-敏感酶从大鼠肝脏和完整的大鼠肝线粒体。物化学J231: 581 - 595。(Crossref)
  • 41.杨晓东,杨晓东,杨晓东,等。(2003)琥珀酸脱氢酶结构与活性氧生成的研究进展。科学299: 700 - 704。(Crossref)
  • 42.王志刚,王志刚,王志刚(1990)钙离子在细胞内代谢调控中的作用。杂志牧师70: 391 - 425。(Crossref)
  • 43.武原勇,菅野T,吉冈T, Inoue M, Utsumi K(1995)一氧化氮对线粒体能量代谢的氧依赖性调控。拱BiochemBiophys323:新。(Crossref)
  • 44.NalinCM, Cross RL(1982)牛肉心脏f1 - atp酶的腺嘌呤核苷酸结合位点。催化位点间协同作用的特异性。J BiolChem257: 8055 - 8060。(Crossref)
  • 45.Domenis R, Bisetto E, Rossi D, Comelli M, Mavelli I(2012)葡萄糖调节的肿瘤细胞线粒体适应:ATP合酶和抑制因子1的重点。MolSci13: 1933 - 1950。(Crossref)
  • 46.Isidoro A, Martínez M, Fernández PL, Ortega AD, Santamaría G,等(2004)线粒体生物能量表型的改变是乳腺癌、胃癌、肺癌和食管癌的标志。物化学J378: 17 - 20。(Crossref)
  • 47.贝朗斯·N,贝纳德·G, Furt F, Begueret H, Smolková K,等。(2009)肺肿瘤生物能量学:线粒体生物发生和呼吸能力的改变。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41: 2566 - 2577。(Crossref)
  • 48.韦伯K, Ridderskamp D, Alfert M, Hoyer S, Wiesner RJ。(2002)在无糖培养基中培养能刺激HepG2肝癌细胞的线粒体生物发生和氧化代谢。BiolChem383: 283 - 290。(Crossref)
  • 49.Smolková K, Bellance N, Scandurra F, Génot E, Gnaiger E,等。(2010)乳腺癌细胞线粒体生物能量对高糖和低氧的适应性。J BioenergBiomembr42: 55 - 67。(Crossref)
  • 50.Rodríguez-Enríquez S1, Carreño-Fuentes L, Gallardo-Pérez JC, Saavedra E, Quezada H,等。(2010)乳腺癌组织中氧化磷酸化作用因长期缺氧而受损。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42: 1744 - 1751。(Crossref)
  • OAT版权所有。版权所有
  • 51.Turrens JF(2003)线粒体活性氧的形成。杂志552: 335 - 344。(Crossref)
  • 52.McCord JM, Fridovich I(1969)超氧化物歧化酶。红铜蛋白(血铜蛋白)的酶功能。J BiolChem244: 6049 - 6055。(Crossref)
  • 53.陈志强,陈志强,陈志强(1994)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皮质细胞色素氧化酶活性降低。J Neurochem63: 2179 - 2184。(Crossref)
  • 54.Young-Collier KJ, McArdle M, Bennett JP(2012)光的消逝:阿尔茨海默病的线粒体功能衰竭。阿尔茨海默病28日:771 - 781。(Crossref)
  • 55.索耶德,罗曼SD,艾特肯RJ(2001)线粒体和核DNA对过氧化氢损伤的相对敏感性。氧化还原代表6: 182 - 184。(Crossref)
  • 56.Ishikawa K, Takenaga K, Akimoto M, Koshikawa N, Yamaguchi A,等(2008)ros生成线粒体DNA突变对肿瘤细胞转移的调控作用。科学320: 661 - 664。(Crossref)
  • 57.李志刚,李志刚,李志刚(1995)肿瘤持续氧化应激的研究进展。2月列托人358: 1 - 3。(Crossref)
  • 58.Kumar B, Koul S, Khandrika L, Meacham RB, Koul HK(2008)氧化应激是前列腺癌细胞固有的,是侵袭性表型所必需的。癌症Res68: 1777 - 1785。(Crossref)
  • 59.李志刚,李志刚,李志刚,李志刚,等。(2006)AKT/凋亡信号调节激酶1通路抑制胰腺癌PANC-1细胞中NADPH氧化酶4激活细胞凋亡。致癌基因25日:3699 - 3707。(Crossref)
  • 60.周艳,张伟,陈忠,等。(2009)线粒体功能障碍和活性氧失衡通过cxcl14介导乳腺癌细胞运动的机制。癌症Res69: 2375 - 2383。(Crossref)
  • 61.杨晓明,杨晓明,杨晓明,等。(2011)活性氧对丙酮酸激酶M2的抑制作用及其对细胞抗氧化活性的影响。科学334: 1278 - 1283。(Crossref)
  • 62.Al-Nasser, Crompton M (19862 +诱导大鼠肝线粒体通透性。物化学J239: 19-29。(Crossref)
  • 63.张志强,张志强,张志强(1987)可逆Ca存在的证据2 +氧化应激激活心脏线粒体中的依赖气孔。物化学J245: 915 - 918。(Crossref)
  • 64.李建民,李建民,李建民,等(1998)从钙信号转导到细胞死亡:线粒体通透性过渡孔的两种结构。从低导状态切换到高导状态。BiochemBiophysActa1366: 33-50。(Crossref)
  • 65.凌霞,周勇,李文文,闫波,温玲(2010)线粒体通透性转变孔调控对人肝细胞耐药的影响。国际生物科学6: 773 - 783。(Crossref)李/ >
  • 66.陈建平,陈建平,陈建平,等。(1996)嗜环蛋白D在线粒体孔活化中的作用2 +还有氧化应激。Eur J生物化学238: 166 - 172。(Crossref)
  • 67.Schinzel AC, Takeuchi O, Huang Z, Fisher JK, Zhou Z,等(2005)嗜环蛋白D是局灶性脑缺血后线粒体通透性转变的组成部分并介导神经元细胞死亡。ProcNatlAcadSci美国102: 12005 - 12010。(Crossref)
  • 68.王志强,王志强,王志强,等。(2005)嗜环蛋白D缺失对线粒体通透性转变孔的影响。J BiolChem280: 18558 - 18561。(Crossref)
  • 69.Baines CP, Kaiser RA, Purcell NH, Blair NS, Osinska H,等。(2005)线粒体通透性转变在细胞死亡中的关键作用。自然434: 658 - 662。(Crossref)
  • 70.张艳,张艳,刘志强,等。(2009)嗜环蛋白D与Bcl2的相互作用及其抗凋亡作用。J BiolChem284: 9692 - 9699。(Crossref)
  • 71.田志刚,张志刚,张志刚(2006)亲环素D通过稳定己糖激酶II线粒体结合抑制癌细胞凋亡。J BiolChem281: 14314 - 14320。(Crossref)
  • 72.高志刚,王志刚,王志刚,王志刚(2010)热休克蛋白60对肿瘤细胞线粒体通透性转变孔的调控作用。癌症Res70: 8988 - 8993。(Crossref)
  • 73.Kinnally KW, Zorov DB, Antonenko YN, Snyder SH, McEnery MW,等(1993)线粒体苯二氮卓受体与细胞膜离子通道的纳米摩尔作用。ProcNatlAcadSci美国90: 1374 - 1378。(Crossref)
  • 74.Sileikyte J, Petronilli V, Zulian A, Dabbeni-Sala F, Tognon G,等。(2011)外膜转位蛋白(外周苯二氮卓受体)对内膜线粒体通透性转变的调控。J BiolChem286: 1046 - 1053。(Crossref)
  • 75.Mukherjee S, Das SK(2012)易位蛋白(TSPO)在乳腺癌中的作用。CurrMol地中海12: 443 - 457。(Crossref)
  • 76.Hardwick M, Fertikh D, Culty M, Li H, Vidic B,等(1999)人乳腺癌外周型苯二氮卓受体(PBR):乳腺癌细胞侵袭性表型与PBR表达、核定位及PBR介导的细胞增殖和胆固醇核转运的相关性。癌症Res59: 831 - 842。(Crossref)
  • 77.吴霞,Gallo KA (2013) 18kda易位蛋白(TSPO)破坏乳腺上皮形态建成,促进乳腺癌细胞迁移。《公共科学图书馆•综合》8: e71258。(Crossref)
  • 78.Galiègue S, Casellas P, KramarA, Tinel N, Simony-Lafontaine J(2004)乳腺癌外周苯二氮卓受体的免疫组化评估及其与生存的关系。ClinCancer Res10: 2058 - 2064。(Crossref)
  • 79.Crompton M, Virji S, Ward JM(1998)环亲素-d与电压依赖性阴离子通道和腺嘌呤核苷酸转位酶的复合物强烈结合形成渗透性过渡孔。EurJBiochem258: 729 - 735。(Crossref)
  • 80.王志刚,王志刚,王志刚,等。(2001)钙离子通道对线粒体功能的影响。物化学J358: 147 - 155。(Crossref)
  • 81.Szabó I, Zoratti M(1993)线粒体渗透性过渡孔可能包含VDAC分子。一、孔隙二元结构及电压依赖性。2月列托人330: 201 - 205。(Crossref)
  • 82.陈志伟,陈志伟,陈志伟,陈志伟,等。(2007)电压依赖性阴离子通道在线粒体依赖性细胞死亡中的作用。Nat细胞生物学9: 550 - 555。(Crossref)
  • 83.Krauskopf A, Eriksson O, Craigen WJ, Forte MA, Bernardi P (2006) VDAC1(-/-)线粒体通透性转变的性质。BiochimBiophysActa1757: 590 - 595。(Crossref)
  • 84.Abu-Hamad S, Sivan S, Shoshan-Barmatz V(2006)电压依赖性阴离子通道的表达水平控制细胞的生与死。ProcNatlAcadSci美国103: 5787 - 5792。(Crossref)
  • 85.Koren I, Raviv Z, Shoshan-Barmatz V (2010) RNA干扰下调电压依赖性阴离子通道-1表达防止癌细胞生长体内。癌症BiolTher9: 1046 - 1052。(Crossref)
  • 86.Azoulay-Zohar H, Israelson A, Abu-Hamad S, Shoshan-Barmatz V(2004)在自卫中:己糖激酶促进电压依赖的负离子通道关闭,并防止线粒体介导的凋亡细胞死亡。物化学J377: 347 - 355。(Crossref)
  • 87.Halestrap AP, Brenner C(2003)腺嘌呤核苷酸转位酶:线粒体通透性过渡孔的中心成分和细胞死亡的关键因素。高级医学化学10: 1507 - 1525。(Crossref)
  • 88.Klingenberg M (1975) ADP和ATP通过线粒体膜转运的能量方面。汽巴找到了辛普: 105 - 124。(Crossref)
  • 89.Kokoszka JE, Waymire KG, Levy SE, Sligh JE, Cai J,等(2004)ADP/ATP易位器在线粒体通透性过渡孔中不是必需的。自然427: 461 - 465。(Crossref)
  • 90.Bauer MK, Schubert A, Rocks O, Grimm S(1999)腺嘌呤核苷酸转位酶-1是通透性过渡孔的组成部分,主要诱导细胞凋亡。细胞生物学147: 1493 - 1502。(Crossref)
  • 91.Zamora M, Granell M, Mampel T, Viñas O(2004)腺嘌呤核苷酸转位酶3 (ANT3)过表达诱导培养细胞凋亡。2月列托人563: 155 - 160。(Crossref)
  • 92.Chevrollier A, Loiseau D, Chabi B, Renier G, Douay O,等(2005)肿瘤细胞糖酵解所需的ANT2亚型。J BioenergBiomembr37: 307 - 316。(Crossref)
  • 93.Gallerne C, Touat Z, Chen ZX, Martel C, Mayola E,等。(2010)腺嘌呤核苷酸易位子第四亚型抑制癌细胞线粒体凋亡。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42: 623 - 629。(Crossref)
  • 94.Chevrollier A, Loiseau D, Reynier P, Stepien G(2011)腺嘌呤核苷酸转位酶2是癌症代谢中的关键线粒体蛋白。BiochimBiophysActa1807: 562 - 567。(Crossref)
  • 95.Schubert A, Grimm S (2004) Cyclophilin D是通透性过渡孔的组成部分,是一种细胞凋亡抑制因子。癌症Res64: 85 - 93。(Crossref)
  • 96.王海燕,王海燕,王海燕等(1993)肿瘤坏死因子受体(TNF)在细胞死亡信号中的新结构域.细胞74: 845 - 853。(Crossref)
  • 97.孙丽娟,陈志强,陈志强,等。(1998)白桦酸对小鼠线粒体凋亡因子的影响。中国生物化学杂志(英文版):33942-33948。(Crossref)
  • 98.陈敏,王娟(2002)凋亡信号通路中的启动子半胱天冬酶。细胞凋亡7: 313 - 319。(Crossref)
  • 99.Slee EA, Adrain C, Martin SJ (2001) Executioner caspase-3, -6和-7在凋亡的破坏阶段发挥不同的,非冗余的作用。J BiolChem276: 7320 - 7326。(Crossref)
  • Cheng EH, Wei MC, Weiler S, Flavell RA, Mak TW,等(2001)BCL-2, BCL-X(L)隔离BH3结构域抑制BAX和bak介导的线粒体凋亡。摩尔细胞8: 705 - 711。(Crossref)
  • 101.魏春春,宗文祥,郑海燕,林志刚,等。(2001)促凋亡细胞BAX和BAK在线粒体功能障碍和死亡中的作用。科学292: 727 - 730。(Crossref)
  • 102.张志刚,刘志刚,刘志刚(2010)体外免疫对小鼠死亡细胞清除的影响。细胞140: 619 - 630。(Crossref)
  • 103.王志刚,王志刚,王志刚,Slöetjes AW,等(1998)BAX基因在造血系统恶性肿瘤中的表达。91: 2991 - 2997。(Crossref)
  • 104.李俊伟,宋永华,金雪云,南文文,金佳杰等(2004)人结肠癌促凋亡坏基因突变失活的研究。致癌作用25日:1371 - 1376。(Crossref)
  • 105.Placzek WJ, Wei J, Kitada S, Zhai D, Reed JC等。(2010)Bcl-2抗凋亡亚家族在癌症类型中的表达为预测Bcl-2拮抗剂在癌症治疗中的疗效提供了平台。细胞死亡1: e40。(Crossref)
  • 106.Smith AJ, Karpova Y, D'Agostino R Jr, Willingham M, Kulik G (2009) Bcl-2蛋白BAD的表达促进前列腺癌的生长。《公共科学图书馆•综合》4: e6224。(Crossref)
  • 107.霍勒N, Zaru R, Micheau O, Thome M, Attinger A等。(2000)Fas通过激酶RIP作为效应分子触发另一种caspase-8独立的细胞死亡途径。Nat Immunol1: 489 - 495。(Crossref)
  • 108.陈芳芳,陈丽娟,郑玲,等。(2003)肿瘤坏死因子受体-2和受体相互作用蛋白在程序性坏死和抗病毒反应中的作用。JBiolChem278: 51613 - 51621。(Crossref)
  • 109.黄强,刘红,黄强,王晓明,王晓明,等(2006)ADP/ATP交换对受体相互作用蛋白介导坏死的抑制作用。Mol细胞生物学26日:2215 - 2225。(Crossref)
  • 110.李志强,李志强,李志强,等。(1998)线粒体通透性转变与细胞坏死、凋亡和自噬的关系。BiochimicaetBiophysicaActa1366: 177 - 196。
  • 111.崔坤,金俊,金文伟,崔春华(2009)氧化应激诱导细胞坏死的线粒体依赖性爆发。CurrNeurovasc Res6: 213 - 222。(Crossref)
  • 112.李志强,李志强,李志强,等。(2002)肝细胞钙依赖性与肝细胞死亡的关系。细胞钙9: 237 - 246。(Crossref)
  • 113.Nakagawa T, Shimizu S, Watanabe T, Yamaguchi O, Otsu K,等(2005)亲环蛋白d依赖的线粒体通透性转变调控部分坏死细胞死亡,但不影响细胞凋亡。自然434: 652 - 658。(Crossref)
  • 114.朴玲,李艳,金世杰,黄明生,等。(2009)LETM1和MRPL36基因在线粒体ATP生成和坏死细胞死亡调控中的作用。癌症Res69: 3397 - 3404。(Crossref)
  • 115.Dhar S, Kolishetti N, Lippard SJ, Farokhzad OC(2011)靶向递送一种顺铂前药物,用于更安全有效的前列腺癌体内治疗。ProcNatlAcadSci美国108: 1850 - 1855。(Crossref)
  • 116.Swaminathan SK, Roger E, Toti U, Niu L, Ohlfest JR等。(2013)cd133靶向紫杉醇递送抑制乳腺癌小鼠模型局部肿瘤复发。J控制释放171: 280 - 287。(Crossref)
  • 117.陈建平,李建平,陈建平,等。(2013)化疗药物偶联赫赛汀单抗治疗乳腺癌细胞系后肺转移的影响。致癌基因32: 2527 - 2533。(Crossref)
  • 118.Spugnini EP, Biroccio A, De Mori R, Scarsella M, D'Angelo C,等(2011)电孔增强bcl-2反义G3139和化疗在人黑素瘤异种移植物中的抗肿瘤疗效。JTransl地中海9: 125。(Crossref)
  • 119.Dalafave DS, Prisco G(2010)通过小分子模拟抑制抗凋亡BCL-XL, BCL-2和MCL-1蛋白。癌症的通知9: 169 - 177。(Crossref)
  • 120.李娜,张彩霞,王晓霞,张玲,马霞,等。(2013)通过作用于线粒体信号通路绕过耐药癌症的靶向隆尼达明脂质体的研制。生物材料34: 3366 - 3380。(Crossref)
  • 121.Calvino E, Estañ MC, Simón GP, Sancho P, Boyano-AdánezMdel C,等(2011)lonidamine联合三氧化二砷对人白血病细胞凋亡的促进作用。活性氧的产生和防御蛋白激酶(MEK/ERK, Akt/mTOR)的调节。BiochemPharmacol82: 1619 - 1629。(Crossref)
  • 122.陈斌,徐敏,张慧,王剑霞,郑萍等。(2013)顺铂诱导胰腺癌细胞非凋亡死亡需要线粒体亲环素- d -p53信号通路。生物化学生物物理研究437: 526 - 531。(Crossref)
  • 123.Carlson EA, Rao VK, Yan SS(2013)从细胞的角度:针对阿尔茨海默病的线粒体。今日药物发现:治疗策略10: 2。

编辑信息

主编

音)山口
埃默里大学医学院

文章类型

评论文章

出版的历史

收稿日期:2014年9月15日
录用日期:2014年9月27日
发布日期:2014年10月4日

版权

版权所有:©2014 Carlson EA and Yan SS。这是一篇开放获取的文章,根据创作共用署名许可的条款发布,允许在任何媒介上不受限制地使用、分发和复制,前提是注明原作者和来源。

引用

Carlson EA和Yan SS(2014)通过靶向线粒体破坏癌细胞功能。综合癌症科学与治疗1:doi: 10.15761/ICST.1000105

相应的作者

雪莉·十度颜

美国堪萨斯大学劳伦斯分校药学院药理学与毒理学系和Higuchi生物科学中心,2099 Constant Avenue, KS 66047

电子邮件:shidu@ku.edu

图1所示。健康细胞中的线粒体过程和途径

在正常条件下,健康细胞主要利用线粒体OXPHOS生成ATP。1) Ca2 +很容易通过VDAC和Ca2 +-敏感uniporter通道分别在OM和IM上;这些离子继续刺激ATP的产生。2)在糖酵解过程中,葡萄糖分子转化为丙酮酸分子。3)丙酮酸分子被线粒体吸收,用于TCA循环。4)还原形式的NADH和琥珀酸被ETC用来驱动ATP组装。5)抗氧化剂(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维持ETC过程中产生的ROS水平。6) MPTP由VDAC、ANT和CypD组成,排出多余的Ca2 +线粒体中的离子。7)在细胞损伤过程中,不受Ca控制会导致凋亡细胞死亡(红色通路)2 +和/或ROS水平。抗凋亡的Bcl-2被BH3-only蛋白抑制,这允许促凋亡的Bax和Bak相互作用。这诱导MPTP打开,释放cyto c和Ca2 +进入细胞质,推动细胞有组织的崩溃。8)钙过量导致坏死(紫色通路)2 +和/或ROS积累和ATP存储减少,导致ΔΨ的损失和细胞的意外破裂[123]。



图2。癌症期间线粒体过程的改变

在癌细胞中,有一个从OXPHOS到糖酵解ATP生产的转变,1)通过乳酸脱氢酶(LDH)产生大量乳酸。2)高水平的ROS会引起mtDNA的致癌突变,但3)由活化的抗氧化剂(如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平衡。4) HK抑制MPTP的开启,从而阻断细胞死亡诱导。因此,增加致癌性和降低细胞死亡的结合促进了癌细胞的生长[123]。



图3。治疗癌症的线粒体靶点

由于癌症线粒体发生了巨大的改变,针对功能失调的过程和途径的特定靶向可能会导致新的治疗方案(红色标记)。在癌细胞中,操纵Bcl-2抗凋亡蛋白可用于诱导凋亡。Bcl-2反义结构物和Bcl-2小分子模拟物已在动物和临床试验中用于特异性失活Bcl-2,结果各异。已观察到lonidamide破坏ΔΨ并推动mptp调节的细胞死亡。此外,三氧化二砷联合隆尼达明进一步增加ROS的输出,导致细胞凋亡。CypD的操作可能有助于癌细胞对抗癌疗法的敏化。从本质上讲,通过使用指定的治疗方法/靶区域诱导细胞死亡来破坏癌细胞的耐药性可以提供额外的抗癌治疗选择[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