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最近的文章

MDCT发现的下颌骨良性病变与组织病理学的相关性

. Ruchi Gupta说道

印度印度医学科学院放射诊断科

电子邮件:aa

Sailesh Kumar Mukul

印度印度医学科学院牙科学系

辛格的阿布

印度印度医学科学院牙科学系

Subhash库马尔

印度印度医学科学院放射诊断科

Neetu Sinha

印度印度医学科学院放射诊断科

Ilkan鞑靼人

印度AIIMS眼科

DOI: 10.15761 / OHNS.1000182

文章
条信息
作者信息
图表和数据

摘要

下颌骨病变具有非常广泛的光谱,但重叠的影像学特征,这对诊断提出了很大的挑战。本文旨在描述组织学证实的下颌骨良性病变的影像学特征。

关键字

良性,下颌骨,计算机断层扫描,病变,肿块,颌骨

简介

下颌病变有牙源性和非牙源性起源。牙齿由外胚层和中胚层发育而来。牙釉质由口腔外胚层发育而来,所有其他组织由相关的间质[1]发育而来。牙源性肿瘤表现出牙源性上皮和牙源性外基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并通常根据其起源组织进行分类。牙源性肿瘤通常累及一颗牙齿或牙齿的特定部位,而非牙源性病变与牙列没有特定关系,因此可累及两颗或多颗牙齿周围的骨骼。

良性牙源性肿瘤的WHO组织学分类

牙源性上皮具有成熟的纤维间质,无牙源性外基质

  1. 成釉细胞瘤,实性/多囊型
  2. 成釉细胞瘤,骨外/周围型
  3. 成釉细胞瘤,粘连型
  4. 成釉细胞瘤,单囊型
  5. 鳞状牙源性肿瘤
  6. 钙化上皮性牙源性肿瘤
  7. 腺瘤样牙源性肿瘤
  8. 角化囊性牙源性肿瘤

牙源性上皮伴牙源性外基质,伴或不伴硬组织形成

  1. 成釉细胞的纤维瘤
  2. 成釉细胞的fibrodentinoma
  3. 成釉细胞的fibro-odontoma
  4. 齿瘤,复杂型
  5. 齿瘤,复合型
  6. Odontoameloblastoma
  7. 钙化囊性牙源性肿瘤
  8. 牙本质性影细胞瘤

间质和/或含或不含牙源性上皮的牙源性外基质

  1. 牙原性纤维瘤
  2. 牙原性的粘液瘤/ myxofibroma
  3. Cementoblastoma

骨损伤

  1. 骨化性纤维瘤
  2. 纤维性发育不良
  3. 骨的发育不良的
  4. 中央巨细胞病变(肉芽肿)
  5. Cherubism
  6. 动脉瘤性骨囊肿
  7. 单纯性骨囊肿

研究对象与方法

所有疑似下颌骨病变的患者均在256层双源西门子CT扫描仪上进行了面部计算机断层扫描。所有经放射诊断为局灶性或弥漫性可疑病变均行活检。所有活检证实的良性下颌骨病变都包括在这篇文章中。

讨论

颌骨囊性病变

大多数囊肿起源于牙源性,并有上皮内衬。

根性囊肿(根尖周囊肿)

它们是最常见的牙源性囊肿,由龋齿继发炎症引起。囊肿起源于位于牙周韧带[1]的称为马拉塞氏残余的上皮残余。感染扩散到牙根,导致根尖周炎、肉芽肿、脓肿,最后形成囊肿。发病高峰在30 - 50岁之间。在x线照相术上,在牙尖处出现边界清晰的透光病变,通常小于1厘米,可能导致长期病变的牙根吸收(图1)。当拔牙后病变仍然存在时,应使用残留囊肿一词。

图1所示。根性囊肿-在最后一颗臼齿的尖端有小而明确的囊性病变。相邻下颌骨皮层变薄。未见牙齿吸收的迹象。

含齿(滤泡)囊肿

这是第二种最常见的牙源性囊肿,发生在未长出的牙齿(通常是第三颗臼齿)的牙冠周围。牙冠上的釉质上皮细胞增殖并分泌液体。液体聚集在上皮细胞层之间或上皮细胞与牙釉质之间。囊肿壁趋于向骨水泥-牙釉质交界处靠拢。因此,囊腔内冠的存在实际上是诊断性的[1,2]。牙齿移位,吸收不是滤泡囊肿的特征。囊肿[1]壁可发生成釉细胞瘤、粘液表皮样瘤和癌(图2和3)。

图2。含牙性囊肿:24岁男性。正位片显示身体呈分叶状膨胀性囊性病变,右侧下颌骨支伸入冠突。病变与阻生第三臼齿有关,牙冠位于囊腔内。下颌骨邻近皮层有明显的变薄和重塑。

图3。含牙性囊肿伴异位牙:26岁男性(a) VRT图像显示左侧下颌骨体皮质缺损的囊腔,囊肿底伴异位牙。(b)轴向骨窗图像显示囊性病变与异位牙冠相关,牙根指向后方。(c)冠状骨窗图像显示相邻前磨牙根的吸收(红色箭头)。

外侧牙周囊肿

这是一种发育性囊肿,起源于牙根外侧牙周韧带的上皮残余。

侧根性囊肿

它类似于根尖周囊肿,但发生于根的侧面。

Non-odontogenic囊肿

单纯性/出血性/创伤性骨囊肿是一种没有上皮内衬的假性囊肿,通常见于20岁左右的年轻人。这些通常是无症状的,偶然发现,最常见的位置在前磨牙区而不是在下颌骨[1]门牙区。在成像上,它们的形状略不规则,边界不清;牙根之间呈扇形。在CT上,高密度可以确认血液制品,但密度是可变的。

动脉瘤性骨囊肿(ABC)常呈扩张性,多房性病变,表现为皮质变薄或破坏,并含有纤维间隔分隔的充血间隙。其外观与长骨相似。CT/MRI上可见液面,强烈提示ABC。在我们的病例中,未见液面,但可见引起明显骨重塑和变薄的膨胀性液密度病变(图4)。

图4。动脉瘤性骨囊肿:26岁男性(a)轴向(b)冠状骨窗图像显示下颌骨左支边界清晰的膨胀性囊性病变,延伸至冠突和乙状结肠切迹。周围骨变薄、重塑和侵蚀,但病变包膜完好无损。对比后(c)轴向(d)冠状面图像显示对比后没有增强。

Stafne囊肿(静态骨腔)是一种放射透光,通常位于下颌后内侧表面,下颌下颌角附近,下颌舌骨线和下颌管以下。这在20-70岁的男性中更常见。骨缺损通常包含下颌下唾液腺或脂肪组织(图5)。

图5。Stafne囊肿:39岁男性,右侧颞下颌关节出现咔嗒声,囊肿为偶然发现。(a) VRT图像显示下颌骨髓舌骨线(红色箭头)以下下颌骨夹角水平(蓝色箭头)的光滑皮质缺损。(b, c)冠状位和轴位骨窗图像显示皮层缺损位于后内侧皮层,下牙槽神经位于病变上方和前方(蓝色箭头)。(d)冠状面软组织图像显示部分颌下腺位于囊腔内(浅蓝色箭头)。

牙原性的肿瘤

成釉细胞瘤是一种良性的牙源性肿瘤,发生于成釉细胞(牙釉质形成细胞),发病高峰为3理查德·道金斯到4th生命的发生率,大多数病变发生在下颌骨和后侧区域。

多室型/实心型具有蜂窝状外观,可侵入皮层延伸至邻近组织,可导致扇形和骨扩张。MRI上可见实性和囊性成分混合,壁厚,实性成分增强的乳头状突起和间隔。硬膜缺失,牙尖糜烂,牙齿移位。[1]与其他囊性病变[1]的不同之处在于软组织成分增强和乳头状突出(图6)。

图6。成釉细胞瘤:30岁男性(a, b) VRT图像显示身体、下颌骨角度及邻近支明显膨胀性溶性病变,舌侧多处皮质穿孔,颊侧少。(c)冠状面平面软组织(d)对比后图像显示基质不均匀增强。外周隔也可见。(e)轴向骨窗图像显示皮质变薄扩张,中间有间隔。

骨外型/外周型由于压力吸收导致骨的浅表侵蚀,很少明显累及骨。

粘连型主要发生于下颌骨前区,外观呈明暗混合,边界不清,难以与骨相关病变区分。单囊型通常出现在年轻的年龄在生命的第二个十年,偏爱后下颌骨[3]。高达80%的患者都有未长出的牙齿,通常是下颌第三磨牙。影像学表现为皮质性单眼病变,与其他典型成釉细胞瘤特征相似(图7和8)。

图7。单囊性成釉细胞瘤:10岁女性,左侧面部肿胀8个月,口内脓液渗出(a, b) VRT图像(c)斜矢状骨窗显示左侧身体膨胀性溶性病变,下颌骨角、支部多处皮质穿孔。病变底部可见阻生牙(黑色箭头)。(d)软组织轴向平片(e)造影后图像显示轻度外周强化,基质及空气灶轻度高密度内容物,无口腔瘘口连接及叠加感染。

图8。炎性单囊性成釉细胞瘤:36岁男性(a)轴向骨窗,(b)冠状软组织-一种膨胀性髓内溶性病变,累及下颌骨体、角和支,侵蚀下颌骨上缘和内皮层。(c)冠状位增强后图像-周围软组织显示轻度增强。(d) VRT图像显示颏孔完好。(e) H&E染色切片显示未角化的上皮内膜(红色箭头)、基底性成釉细胞(绿色箭头)、炎性间质(蓝色箭头)。差异是感染KOT。

钙化上皮性牙源性肿瘤(Pindborg肿瘤)是一种局部侵袭性上皮性牙源性肿瘤,由含有嗜酸同质结构的纤维间质中的上皮细胞构成,常钙化[1]。最常发生在20 - 60岁之间(平均40岁)[4]。病变多见于磨牙和前磨牙区,半数病例与阻生或未萌出牙冠有关。x线片上,混合的透明-不透明病变,可能是单房或多房,边缘不明确。钙化成分可见于阻生牙冠附近(图9)。

图9。钙化性上皮性牙源性肿瘤(CEOT): 18岁女性,右下牙槽区疼痛1年(a)全像示右下牙槽弓混合密度病变,第一磨牙嵌塞,水平方向(白色箭头),第二前磨牙下移(橙色箭头)。(b) VRT图像显示上皮层穿孔病变。(c)斜矢状面(d)冠状骨窗(e)软组织图像显示病灶清晰,内有钙化基质。下牙槽神经位于病变下方(红色箭头)。

齿瘤是最常见的良性牙源性肿瘤的上皮和间充质来源被认为是错构瘤。它们是发育性病变,因为牙本质和牙釉质以异常模式沉积。它们由牙齿的不同组成部分(牙釉质、牙本质、牙骨质或牙髓)[5]组成。它们有两种类型:复杂和复合。复杂牙瘤由不透明肿块组成,通常与未长出的牙齿有关,最常见于下颌骨的磨牙和前磨牙区,也见于上颌。偶尔可以看到周围明亮的边缘。复合牙瘤含有数量不等的齿样元件,最常见于上颌骨门牙-犬齿区(图10)。

图10。复合齿组:18岁男性。边界清晰的放射性致密病变,周围有空洞,可见于右侧下牙槽弓后方,内有明显的牙源性成分。

腺瘤样牙源性肿瘤是一种罕见的牙源性肿瘤,多见于年轻女性二十岁左右,上颌比下颌骨更常见,常伴有未长出的恒牙,类似含牙囊肿[6]。病灶有清晰的放射可透中心,并有点状钙化。如果附着在牙齿上,病变比含牙囊肿[2]更容易在根尖处发现(图11)。

图11。腺瘤样牙源性肿瘤:18岁男性,下牙槽区肿胀2个月(a) OPG显示下颌骨中线处边界清晰的膨胀性溶性病变,边缘硬化,左侧壁有阻生牙。(b) VRT图像显示舌部和颊部皮质穿孔,牙齿移位和阻生。(c)轴位平片(d)造影后图像显示病灶内钙化斑点和基质轻度强化。(e)轴向骨窗图像显示囊肿左侧壁内皮质重塑,阻生牙冠。

成釉纤维瘤是一种罕见的牙源性肿瘤,类似于牙乳头和小岛状的牙源性上皮,类似于牙板。常见于儿童,下颌骨比上颌骨更常受影响。放射学上,病灶表现为单房或多房透光度清晰至不清晰[7]。

角化囊肿性牙源性肿瘤是一种良性的牙源性肿瘤,具有特征性的不角化分层鳞状上皮。病变多见于下颌骨后部,发生于2nd和3理查德·道金斯几十年的生命。基底细胞痣综合征可出现多种病变。病变可单房或多房,边缘光滑扇形,骨皮质膨大,多发于下颌骨体和下颌骨支,可与阻生牙有关。病变沿下颌骨生长,通常不吸收牙根。MRI上病灶呈囊性外形,壁薄,液内容物强度不均,囊壁[1]弱增强(图12、13)。

图12。角化囊肿牙源性肿瘤:25岁女性(a)冠状平面骨窗和(b)软组织图像-左侧下颌骨支延伸至冠状突的膨胀性溶性病变。(c)对比后冠状位像:可见周围细微增强,中心有液体内容物和气穴。(d, e) VRT图像-病变导致皮层变薄,并伴有颊部和舌部皮层穿孔。中间有皮质缺口,空气从口腔延伸至病灶,提示瘘管形成。

图13。角化囊肿牙源性肿瘤(KOT): 22岁女性(a)冠状平面软组织窗和(b)骨窗-低密度髓内溶胀性病变,累及下颌骨右支,上至乙状状切槽,下至第二臼齿。(c)增强后轴向图像-增强边缘较薄。(d, e)体渲染图像显示包括舌部和颊部皮层的皮层破裂。未见骨膜反应或内部钙化。

牙源性黏液瘤是一种起源于间充质的牙源性肿瘤,见图2nd和3理查德·道金斯十年的生命。下颌骨和上颌骨均累及,下颌骨最常累及身体和支。病变包含星状和梭形细胞,细胞外基质丰富的粘液样或粘液样。病变表现为多房或单房,可表现为蜂窝状外观,类似成釉细胞瘤和其他肿瘤,可引起广泛的骨破坏,并伴有明显的皮质扩张[1,8]。

牙骨质母细胞瘤是一种罕见的牙源性肿瘤,其特征是牙骨质样肿块连接在牙根。多见于20岁以下男性,以下颌第一磨牙为主,其次为前磨牙。放射学上,它们表现为不透光的肿块与牙根汇合,周围是一层薄的透光边缘,与重要牙齿的牙根融合在一起。

骨相关病变

骨化性纤维瘤

纤维性骨病是指正常骨组织被成纤维细胞和存在矿化基质的纤维组织所取代的一系列疾病。纤维结构不良、骨结构不良和骨化纤维瘤构成纤维性骨性病变。前两个是反应性病变,而骨化纤维瘤是真正的肿瘤。3 .女性更常见理查德·道金斯到4th10岁前磨牙区和磨牙区较常见于[11]。放射学上,病变与正常骨有明显的边界,与纤维结构不良相反。病变早期呈明亮状,随着病变生长逐渐变为不透光,周围环绕一圈较低骨化组织[1](图14-16)。

图14。骨化纤维瘤:15岁女性,左侧面部肿胀1年(a)斜矢状骨窗,(b)轴向平面软组织图像-扩张性溶性病变,累及身体左半部分和下颌骨角,病变内相邻磨牙和前磨牙根。下牙槽神经与病变相邻(红色箭头)。(d, e) VRT图像-显示颊部和舌部皮层变薄和糜烂。(c)轴向造影后图像-病变内可见最低程度增强的高密度软组织成分。

图15。骨化纤维瘤:14岁女性(a)正位片显示右侧下颌骨体内边界清晰的溶性病变,导致第一磨牙和前磨牙根轻度移位。(b) CT轴向平片显示病灶基质轻度高密度。(c) CT矢状骨窗显示溶出病灶周围部周围骨及邻牙根变薄。(d)造影后冠状面显示病灶轻度不均匀强化。(e, f) VRT图像显示颊部和舌部皮质光滑缺损。

图16。骨化纤维瘤:36岁,女性,左侧面部肿胀1年(a) VRT图像显示下颌骨左侧体区范围清晰的膨胀性溶性病变,相邻牙齿正常。(b)轴向软组织(c)骨窗图像显示溶解性膨胀性病变,周围基质钙化,皮质变薄。(d) CT裁剪Panorex图像显示病灶基质高密度。邻牙的牙根出现轻微移位,但没有再吸收。

纤维性发育不良

纤维结构不良可表现为单个或多个病变,也可与麦康恩-奥尔布赖特综合征相关。x线片上,病变外观多样,可表现为边缘清晰伴硬化缘或边缘不清伴非硬化缘,基质可表现为致密纤维化区和透光纤维化区的混合,致密均匀,均磨玻璃状或囊性外观。最常见的病变表现为与骨混合的不对称均质磨玻璃衰减。该病还可引起骨皮质[12]的骨重塑、扩张和萎缩。下牙槽神经向上移位被认为是[13]纤维结构不良的一个独特特征,然而在我们的病例中,下牙槽神经后下移位被注意到(图17和18)。多层螺旋ct有助于了解病变的全部范围及与神经血管结构的关系。

图17。10岁女孩纤维结构不良。(a)体积渲染图像显示下颌骨后体肿大。颊皮层上可见小穿孔(红色细箭头)。(b, c)重建的冠状骨窗和矢状骨窗图像显示混合透明和密集的基质,形成磨玻璃外观,皮层扩张和变薄。根号1磨牙和2颗前磨牙位于病变基质内(红色箭头),未长出的2颗前磨牙移位nd和3理查德·道金斯臼齿(黑色箭头)。根未见e/o吸收。(d)轴向骨窗图像显示右侧下牙槽神经后下移位(黄色箭头),左侧正常神经(蓝色箭头)。

图18。纤维结构不良,6岁男性。(a)体片显示下颌骨支、髁突、冠突膨胀性溶性病变,呈气泡状。(b)增强轴向CT图像显示基质轻度强化,骨膜反应呈太阳射线样,但周围边缘略亮。内侧翼肌和咬肌因病变而移位和拉伸(白色箭头)。(c, d)冠状骨窗和轴向骨窗图像显示基质呈混合相,既有溶解的基质,也有骨化的基质。首先是纤维性骨病变,其次是骨肉瘤,这是由于两者的混合特征。经组织病理证实为纤维结构不良。

其他良性非牙源性肿瘤

骨软骨瘤(外生骨病)是正常松质和致密性的骨生长产物(图19)。

图19所示。骨软骨瘤:26岁男性(a, b)轴向骨窗图像显示左侧髁突头部骨外生长,皮质和髓质与髁突相邻。部分囊性增生部分位于关节窝内(红色箭头)。(c)冠状骨窗图像显示骨生长压迫中颅窝和卵圆孔(绿色箭头)。(d) VRT图像显示左下颌骨髁突骨软骨瘤,其囊性部分位于关节盂窝。

下颌环肌是发生在下颌骨舌面的一种外生畸形。

骨瘤是一种皮质或松质骨的良性肿瘤,最常见的部位是副鼻窦,其次是颌骨。

中央巨细胞肉芽肿多见于女性2nd和3理查德·道金斯10岁以上,多见于前下颌骨2岁之间nd摩尔和2nd前磨牙,倾向于穿过中线。放射学上,病变多房亮,呈蜂窝状,骨间隔薄,但也可单房表现。病变通常是扩张性的,可引起牙齿移位和再吸收,并可产生磨玻璃样混浊和偶有钙化[1]。

佩吉特氏病

在放射学上,根据病程的不同,可出现透光病灶、混合区和硬化区。在下颌骨,稀疏和硬化都是常见的。在我们的病例中,可见溶解性和磨砂性混浊,多处皮层穿孔区和空气灶,提示继发感染[1](图20)。

图20。佩吉特氏病。80岁,女性(a) VRT (b)轴向骨窗图像显示体内多处髓内溶出区及磨玻璃影,下颌骨左支、冠突及下牙槽弓,颊部和舌部多处皮质破口,病变内存在空气灶提示继发感染。(c)造影后斜矢状面显示病灶轻度不均匀强化。(d)轴向对比后轴向图像显示左侧咬肌和翼肌内侧肥大,提示继发感染(红色箭头)。

血管瘤是一种内皮细胞增殖的良性肿瘤。它们在女性中更常见,很少涉及下巴。放射学上表现为透光病变,可表现为多房性病变。多普勒检查可能有用,血管造影显示实质染色时间延长,组织发红。在我们的病例中,病变的溶出成分中可见高密度软组织成分,这可能提示有血腔(图21)。

图21。骨内血管瘤:12岁女性(a)轴向骨窗(b)斜矢状骨窗显示溶解性扩张性病变,内可见高密度软组织,舌颊皮层均有缺口。第二前磨牙和臼齿移位(绿色箭头)。第一颗臼齿缺了。(c)轴向软组织图像显示病灶的分叶状高密度部分从颊皮层突出(蓝色箭头)。

神经源性肿瘤

放射学上,下牙槽神经病变引起的神经鞘瘤可表现为放射通透,可导致下牙槽管变宽和扩张。邻近骨的神经纤维瘤可在骨表面产生压力缺损。

炎症条件

放射性骨坏死可能是重度照射的后遗症,导致疼痛性坏死,随后发生骨隔离。在放射学上,在晚期,可能会出现边界不清的透光区,表现为虫蛀样的隔离区和皮层破裂的可变区域。

颌骨骨髓炎可继发于牙源性感染。其表现和影像学表现与身体其他部位相似。

结论

病史、临床表现和影像学在下颌骨良性病变的诊断中起着关键作用。虽然CT检查结果不一定能提供确诊,但可以缩小鉴别诊断范围,为外科医生提供明确的路线图。

参考文献

  1. Som PM, Curtin HD(2011)颌骨的囊肿、肿瘤和非肿瘤性病变。(第5版),头颈部成像。圣路易斯:Mosby Inc: 1476 - 1546。
  2. 王志强,王志强,王志强,等(2006)下颌骨良恶性病变的放射学和病理学特征。射线照相26日:1751 - 1768。(Crossref)
  3. 徐明明,蒋明明,陈建科(2014)单囊性成釉细胞瘤。凹痕科学9: 407 - 411。
  4. Singh N, Sahai S, Singh S, Singh S(2011)钙化上皮性牙源性肿瘤(Pindborg肿瘤)。颌面外科2: 225 - 227。
  5. Satish V, Prabhadevi MC, Sharma R3(2011)牙齿学:简要概述。临床儿科凹痕4: 177 - 185。(Crossref)
  6. Handschel JG, Depprich RA, Zimmermann AC, Braunstein S, Kübler NR(2005)下颌骨腺瘤样牙源性肿瘤:文献复习及一例罕见病例报道。头面医学1: 3。(Crossref)
  7. 陈丽娟,陈丽娟,陈丽娟。(2016)成釉细胞纤维瘤。印度学院口服药物Radiol28日:199 - 202。
  8. 陈晓明,陈晓明,陈晓明,等。(2012)下颌牙源性黏液瘤的临床研究。案例代表Dent2012: 214704。(Crossref)
  9. 张志刚,张志刚(2011)良性水泥母细胞瘤。J口腔颌面痛15: 358 - 360。(Crossref)
  10. de Andrade M, Silva-Sousa YT, Marques MF, Pontual ML, Ramos-Perez FM,等。(2013)颌骨骨化纤维瘤的临床病理病例系列研究。布拉兹·登特24: 662 - 666。(Crossref)
  11. Curé JK, Vattoth S, Shah R(2012)放射不透明颌骨病变:一种鉴别诊断方法。射线照相32: 1909 - 1925。(Crossref)
  12. Nityasri V, Haris PS, Bose T, Balan A(2011)纤维结构不良——对印度南部人群13年的回顾性放射学分析。Dentomaxillofac Radiol40: 282 - 289。(Crossref)
  13. Petrikowski CG, Pharoah MJ, Lee L, Grace MG(1995)颌骨骨源性肉瘤、骨髓炎和纤维结构不良的放射学鉴别。口腔外科,口腔医学,口腔病理,口腔放射醇80: 744 - 750。(Crossref)

编辑信息

主编

胡金龙郭
桃园军总医院

文章类型

研究文章

出版的历史

收稿日期:2018年8月3日
录用日期:2018年8月20日
出版日期:2018年8月24日

版权

©2018 Gupta R.这是一篇根据创作共用署名许可条款发布的开放获取文章,允许在任何媒介上不受限制地使用、分发和复制,前提是注明原作者和来源。

引用

Gupta R, Mukul SK, Singh A, Kumar S, Sinha N,等。(2018)多层螺旋ct成像发现的下颌骨良性病变与组织病理学相关性。耳鼻咽喉头颈外科3:doi: 10.15761/OHNS.1000182。

相应的作者

. Ruchi Gupta说道

印度巴特那医学院放射诊断科,电话:9718407808

图1所示。根性囊肿-在最后一颗臼齿的尖端有小而明确的囊性病变。相邻下颌骨皮层变薄。未见牙齿吸收的迹象。

图2。含牙性囊肿:24岁男性。正位片显示身体呈分叶状膨胀性囊性病变,右侧下颌骨支伸入冠突。病变与阻生第三臼齿有关,牙冠位于囊腔内。下颌骨邻近皮层有明显的变薄和重塑。

图3。含牙性囊肿伴异位牙:26岁男性(a) VRT图像显示左侧下颌骨体皮质缺损的囊腔,囊肿底伴异位牙。(b)轴向骨窗图像显示囊性病变与异位牙冠相关,牙根指向后方。(c)冠状骨窗图像显示相邻前磨牙根的吸收(红色箭头)。

图4。动脉瘤性骨囊肿:26岁男性(a)轴向(b)冠状骨窗图像显示下颌骨左支边界清晰的膨胀性囊性病变,延伸至冠突和乙状结肠切迹。周围骨变薄、重塑和侵蚀,但病变包膜完好无损。对比后(c)轴向(d)冠状面图像显示对比后没有增强。

图5。Stafne囊肿:39岁男性,右侧颞下颌关节出现咔嗒声,囊肿为偶然发现。(a) VRT图像显示下颌骨髓舌骨线(红色箭头)以下下颌骨夹角水平(蓝色箭头)的光滑皮质缺损。(b, c)冠状位和轴位骨窗图像显示皮层缺损位于后内侧皮层,下牙槽神经位于病变上方和前方(蓝色箭头)。(d)冠状面软组织图像显示部分颌下腺位于囊腔内(浅蓝色箭头)。

图6。成釉细胞瘤:30岁男性(a, b) VRT图像显示身体、下颌骨角度及邻近支明显膨胀性溶性病变,舌侧多处皮质穿孔,颊侧少。(c)冠状面平面软组织(d)对比后图像显示基质不均匀增强。外周隔也可见。(e)轴向骨窗图像显示皮质变薄扩张,中间有间隔。

图7。单囊性成釉细胞瘤:10岁女性,左侧面部肿胀8个月,口内脓液渗出(a, b) VRT图像(c)斜矢状骨窗显示左侧身体膨胀性溶性病变,下颌骨角、支部多处皮质穿孔。病变底部可见阻生牙(黑色箭头)。(d)软组织轴向平片(e)造影后图像显示轻度外周强化,基质及空气灶轻度高密度内容物,无口腔瘘口连接及叠加感染。

图8。炎性单囊性成釉细胞瘤:36岁男性(a)轴向骨窗,(b)冠状软组织-一种膨胀性髓内溶性病变,累及下颌骨体、角和支,侵蚀下颌骨上缘和内皮层。(c)冠状位增强后图像-周围软组织显示轻度增强。(d) VRT图像显示颏孔完好。(e) H&E染色切片显示未角化的上皮内膜(红色箭头)、基底性成釉细胞(绿色箭头)、炎性间质(蓝色箭头)。差异是感染KOT。

图9。钙化性上皮性牙源性肿瘤(CEOT): 18岁女性,右下牙槽区疼痛1年(a)全像示右下牙槽弓混合密度病变,第一磨牙嵌塞,水平方向(白色箭头),第二前磨牙下移(橙色箭头)。(b) VRT图像显示上皮层穿孔病变。(c)斜矢状面(d)冠状骨窗(e)软组织图像显示病灶清晰,内有钙化基质。下牙槽神经位于病变下方(红色箭头)。

图10。复合齿组:18岁男性。边界清晰的放射性致密病变,周围有空洞,可见于右侧下牙槽弓后方,内有明显的牙源性成分。

图11。腺瘤样牙源性肿瘤:18岁男性,下牙槽区肿胀2个月(a) OPG显示下颌骨中线处边界清晰的膨胀性溶性病变,边缘硬化,左侧壁有阻生牙。(b) VRT图像显示舌部和颊部皮质穿孔,牙齿移位和阻生。(c)轴位平片(d)造影后图像显示病灶内钙化斑点和基质轻度强化。(e)轴向骨窗图像显示囊肿左侧壁内皮质重塑,阻生牙冠。

图12。角化囊肿牙源性肿瘤:25岁女性(a)冠状平面骨窗和(b)软组织图像-左侧下颌骨支延伸至冠状突的膨胀性溶性病变。(c)对比后冠状位像:可见周围细微增强,中心有液体内容物和气穴。(d, e) VRT图像-病变导致皮层变薄,并伴有颊部和舌部皮层穿孔。中间有皮质缺口,空气从口腔延伸至病灶,提示瘘管形成。

图13。角化囊肿牙源性肿瘤(KOT): 22岁女性(a)冠状平面软组织窗和(b)骨窗-低密度髓内溶胀性病变,累及下颌骨右支,上至乙状状切槽,下至第二臼齿。(c)增强后轴向图像-增强边缘较薄。(d, e)体渲染图像显示包括舌部和颊部皮层的皮层破裂。未见骨膜反应或内部钙化。

图14。骨化纤维瘤:15岁女性,左侧面部肿胀1年(a)斜矢状骨窗,(b)轴向平面软组织图像-扩张性溶性病变,累及身体左半部分和下颌骨角,病变内相邻磨牙和前磨牙根。下牙槽神经与病变相邻(红色箭头)。(d, e) VRT图像-显示颊部和舌部皮层变薄和糜烂。(c)轴向造影后图像-病变内可见最低程度增强的高密度软组织成分。

图15。骨化纤维瘤:14岁女性(a)正位片显示右侧下颌骨体内边界清晰的溶性病变,导致第一磨牙和前磨牙根轻度移位。(b) CT轴向平片显示病灶基质轻度高密度。(c) CT矢状骨窗显示溶出病灶周围部周围骨及邻牙根变薄。(d)造影后冠状面显示病灶轻度不均匀强化。(e, f) VRT图像显示颊部和舌部皮质光滑缺损。

图16。骨化纤维瘤:36岁,女性,左侧面部肿胀1年(a) VRT图像显示下颌骨左侧体区范围清晰的膨胀性溶性病变,相邻牙齿正常。(b)轴向软组织(c)骨窗图像显示溶解性膨胀性病变,周围基质钙化,皮质变薄。(d) CT裁剪Panorex图像显示病灶基质高密度。邻牙的牙根出现轻微移位,但没有再吸收。

图17。10岁女孩纤维结构不良。(a)体积渲染图像显示下颌骨后体肿大。颊皮层上可见小穿孔(红色细箭头)。(b, c)重建的冠状骨窗和矢状骨窗图像显示混合透明和密集的基质,形成磨玻璃外观,皮层扩张和变薄。根号1磨牙和2颗前磨牙位于病变基质内(红色箭头),未长出的2颗前磨牙移位nd和3理查德·道金斯臼齿(黑色箭头)。根未见e/o吸收。(d)轴向骨窗图像显示右侧下牙槽神经后下移位(黄色箭头),左侧正常神经(蓝色箭头)。

图18。纤维结构不良,6岁男性。(a)体片显示下颌骨支、髁突、冠突膨胀性溶性病变,呈气泡状。(b)增强轴向CT图像显示基质轻度强化,骨膜反应呈太阳射线样,但周围边缘略亮。内侧翼肌和咬肌因病变而移位和拉伸(白色箭头)。(c, d)冠状骨窗和轴向骨窗图像显示基质呈混合相,既有溶解的基质,也有骨化的基质。首先是纤维性骨病变,其次是骨肉瘤,这是由于两者的混合特征。经组织病理证实为纤维结构不良。

图19所示。骨软骨瘤:26岁男性(a, b)轴向骨窗图像显示左侧髁突头部骨外生长,皮质和髓质与髁突相邻。部分囊性增生部分位于关节窝内(红色箭头)。(c)冠状骨窗图像显示骨生长压迫中颅窝和卵圆孔(绿色箭头)。(d) VRT图像显示左下颌骨髁突骨软骨瘤,其囊性部分位于关节盂窝。

图20。佩吉特氏病。80岁,女性(a) VRT (b)轴向骨窗图像显示体内多处髓内溶出区及磨玻璃影,下颌骨左支、冠突及下牙槽弓,颊部和舌部多处皮质破口,病变内存在空气灶提示继发感染。(c)造影后斜矢状面显示病灶轻度不均匀强化。(d)轴向对比后轴向图像显示左侧咬肌和翼肌内侧肥大,提示继发感染(红色箭头)。

图21。骨内血管瘤:12岁女性(a)轴向骨窗(b)斜矢状骨窗显示溶解性扩张性病变,内可见高密度软组织,舌颊皮层均有缺口。第二前磨牙和臼齿移位(绿色箭头)。第一颗臼齿缺了。(c)轴向软组织图像显示病灶的分叶状高密度部分从颊皮层突出(蓝色箭头)。